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

星雲大師

  中國江蘇江都人,生於一九二七年。幼年家貧,輟學,父母因忙於家務,隨外祖母長居多時,後盧溝橋中日戰起,父應於一九三八年間因戰火罹難,與母尋父,在十二歲時有緣於南京棲霞山禮志開上人披剃,實際祖庭為江蘇宜興大覺寺。一九四七年焦山佛學院畢業,期間歷經宗下、教下、律下等叢林完整的佛門教育。之後應聘為白塔國民小學校長、《怒濤月刊》主編、南京華藏寺住持等。

一九四九年至台,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及主編《人生雜誌》、《今日佛教》、《覺世》等刊物。

  一九五二年於宜蘭雷音寺成立念佛會、學生會、青年會、兒童星期學校、弘法團等組織,奠定爾後弘法事業的基礎;一九五七年於台北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一九六四年建設高雄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一九六七年於高雄開創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並融古匯今,手訂規章制度,印行《佛光山清規》,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

大師出家八十餘年,於全球創建三百餘所寺院,如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非洲南華寺、巴西如來寺等,均為當地第一大寺。此外,並創辦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五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五十部「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五十餘所中華學校,暨智光商工、普門中學、均頭中小學、均一中小學和多所幼兒園等。以及先後創辦美國西來大學、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菲律賓光明大學等。二〇〇六年,西來大學正式成為美國大學西區聯盟(WASC)會員,為美國首座由中國人創辦並獲得該項榮譽之大學;二〇一〇年澳洲南天大學通過政府高等教育品質與標準署(TEQSA)認證。二〇一五年,五校整合成為第一個跨國又跨洲的國際性「佛光山系統大學」。

      一九七〇年起,相繼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會,設立仁愛之家、雲水醫院、佛光診所、雲水護智車,協助高雄縣政府開辦老人公寓,並於大陸捐獻佛光中、小學和佛光醫院數十所,並於全球捐贈輪椅、組合屋,從事急難救助,育幼養老,扶弱濟貧。

  一九七六年《佛光學報》創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重新標點分段,編纂《佛光大藏經》近千冊暨編印《佛光大辭典》。一九八八年成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舉辦學術會議、出版學術論文集、期刊等;一九九七年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一三二冊、《佛光大辭典》光碟版,設立「佛光衛星電視台」(後更名為「人間衛視」),並於台中協辦「全國廣播電台」。二〇〇〇年《人間福報》創刊,成為第一份由佛教界發行的日報。

   二〇〇一年發行二十餘年的《普門雜誌》轉型為《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二〇一六年復刊更名為《人間佛教學報‧藝文》);同時期,收錄海峽兩岸有關佛學的碩、博士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文,輯成《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共一一〇冊。二〇一三年,出版《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二十巨冊,二〇一四年出版《佛光大辭典》增訂版十大冊、《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以及《金玉滿堂》人間佛教教材。

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十大弟子傳》、《星雲禪話》、《佛教叢書》、《星雲大師講演集》、《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佛光菜根譚》、《六祖壇經講話》、《迷悟之間》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錫蘭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師教化宏廣,門下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僧眾子千餘人及信眾百萬;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倡導「地球人」的思想,對於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舉為世界總會長,到一九九七年止,於世界五大洲成立百餘個協會,實踐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大師一生得獎無數,除屢獲中華民國各級政府頒獎表揚之外,在國際上也是德風遠播,舉其犖犖大者,如一九七八年榮膺美國東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係我國獲此殊榮之第一人;一九九五年榮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佛寶獎」。一九九七年五月榮獲中華民國內政部、外交部壹等獎章,更加肯定大師對國家、社會及佛教的貢獻。一九九八年二月遠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及多次在家五戒、菩薩戒,將南傳國家失傳一千多年的比丘尼戒恢復起來。四月八日,大師從印度恭迎佛牙舍利蒞台安奉,舉國歡騰。大師對於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厥功至偉!

在中國大陸期間,我便想要為佛教組織一個功能健全而又多元化的機構,並曾一度計劃組織中國佛教青年會,然因國共內戰發生,人心惶惶,青年僧伽有的想要遠赴延安,有的想要另謀打算,只得作罷。來到台灣之後,又因各種阻撓,使得理想難以實現。

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經內政部及中央社工會等主管機關核准下成立了中華佛光協會,翌年在美國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

國際佛光會成立以來,在世界各地積極從事弘法利生、淨化人心工作,受到國際間的肯定,希望讓大眾更進一步認識佛光會,也更了解我對佛光會發展的期許,何謂佛光會的理想和使命,以下五點表述:

(一)落實人間

在台灣,佛教徒人數不及媽祖的信徒多,原因是媽祖是中國民間的精神依賴,有著土生土長的信仰感情;而佛教幾百年來,在中國士大夫眼中,是不忠不孝、對社會無所助益的外來夷狄之教,是出家人的專利,因此一直無法為知識分子所接受。如何把佛教深入民間,與大眾生活打成一片,是弘法者的當務之急。

因此,我在成立國際佛光會時,特別強調佛教今後要「從僧眾到信眾,從寺院到社會」,讓在家信眾擁有更多貢獻智慧與力量的機會,成為三寶的護持者;讓佛教能深入群眾、深入家庭、深入人心,讓佛法的慈悲、戒律、般若、禪定妙用,成為洗滌人心,提振社會倫理的精神力量。

凡事肯給人的,肯服務人的,肯助人一臂之力的,肯與人結緣的,肯給人歡喜的,那才是佛教真義;如何讓佛教落實人間,是國際佛光會的職責之一。

(二)走出去

佛光人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要有「走出去」的勇氣。現今是天下一家、世界和諧的時代,因此佛光會要「走出去」,力量不能只停留在台灣,尤其過去南、北傳佛教的往來有諸多顧忌,若佛教只停留在各宗派分裂階段,力量將會削弱。所以,佛光會未來可以走向中南半島等南傳佛教國家,如果能夠融和南、北傳佛教,功德將會更大。

(三)弘法度眾

國際佛光會不同於一般團體,除了有信仰、有修行以外,尤其重視佛法義理的闡揚,以佛法利益大眾。例如,透過讀書會,以及各種社教、文教等活動的舉辦,引導大眾深入經藏,自我進步、自我提升。佛光會應為會員規劃閱讀《佛光教科書》,讀通、讀透了,佛法、觀念瞭解、通達,就不會走偏。

另外,佛光會員還要推動讀書會,每個讀書會的人數不宜過多,八個、十個也無妨。讀書會裡沒有固定的老師,大家輪流講說,日積月累人人就都能做老師了。將來考取檀講師,也能如同基督教的牧師,以在家身分度眾。

(四)接引人才

未來佛光會更應該有規劃、有理念、有目標地接引更多優秀人才在佛光會中發揮力量,為佛教做出最大貢獻,讓社會大眾一聽到佛光會,都讚歎佛光會是個有智慧、有慈悲、有能力的團體。

(五)大我生命

  一般人都只注意自我,但佛光會則更注重自我與大眾融和;一般人都只關心親眷家人,佛光會則更注重社會、國家、世界;一般人在乎擁有什麼,佛光會員則注重享有。有此理念才能將自修的佛教提升到共修的佛教,將出世佛法與入世佛法融和。

佛光會的發展除要靠信仰的凝聚外,還要靠活動的加強,因為辦活動有學習的功能、有擴大的功能、有聯誼的功能、有成就的功能。有活動才有生氣,有活動才有力量。

「活動」是佛光會的生命,藉著參與活動,不但可使會員們擴大視野,從中提升自我,促進幹部們的團結、共識、溝通、了解,還可以因活動而吸收新的會員。

佛光會要不斷舉辦活動,讓大家有參與、學習、聯誼的機會,同時要給予會員正確觀念:每一次的活動不一定都自己參加,但不可以批評佛光會活動太多,以免阻礙別人參加的機會。共修與自修其功德是不一樣的,如一根筷子的力量和一把筷子的力量之不同。

如何增長才智?不外要多參與公共活動。而參加佛光會就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大眾威德可以訓練我們的膽量,不依靠團體力量如何自我改變?佛光會活動很多,雖然辛苦,但這就是學習。人在學習裡才能進步,才能成長,才能擴大自己。

真正的宗教信仰,是犧牲奉獻,是為眾生服務,「行」佛之慈悲,「行」佛之智慧,「行」佛之普度眾生,哪裡的眾生有需要我們,我們就到那裡散播佛法。希望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