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區一蓮花在圓山里 歡喜探討情緒管理課題

【人間社 陳重晴 台北報導】
國際佛光會北市南第四區中山第七分會,5月22日在台北市圓山里辦公室舉辦「一社區一蓮花」講座,禮請國際佛光會檀講師陳惠珠主持,南二區督導長黃美玲及中山七分會會長陳淑華、副會長陳亭安與談「情緒管理」,圓山里里長葉建輝與近50位里民歡喜聆聽互動熱烈。

葉建輝提到,謝謝佛光山普門寺覺瀚法師及佛光人在圓山里舉辦講座,讓大家學習善知識,希望里民們的善心更增長與提升。

覺瀚法師表示,感謝里長提供場地讓大家齊聚一堂聆聽「情緒管理」講座,大家能了解EQ如何管理,情緒管理有如工廠的品管,當情緒來時「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多思量就能熄下怒火。

陳惠珠以問答與里民活潑互動,最好的「情緒管理」就是實踐三好。問里民當情緒來時,如何當自己主人的方法,有感恩、知足、慚愧、反省、不計較等,哪個最容易與最不容易做到,里民搶答最容易做到的是知足,有知足的心,社會才有愛。最不容易做的是不計較,因為常常會為了一點小事就想不開。

陳亭安主講「情緒管理」,有情緒的人就好像工廠裡的機器不順,常常情緒化的人都是非不分,事理不明,比如不平、不滿、嫉妒,顯發在外的,自然而然就表現出粗暴、無理的言行。因此要用感恩、知足、慚愧、反省、樂觀、發心等對治。

自己在剛結婚時對於公婆專寵大姑的行為有些不平與不滿,常常會在先生面前尋求情緒出口,但在經過教導自己的孩子時,方能理解為人父母的心態,也慢慢的釋懷。以信仰發心在道場服務,樂觀的面對所有人,是自己最好的情緒管理。

黃美玲主講「情緒化」,現今的社會上,有學生鬧情緒不肯上課,男女老少、貓狗、甚至機械都會鬧情緒,可見情緒對人影響之大。佛教說,情緒乃無明業風,當無明業風起,人性會雲遮日蔽,真理會歪曲不正。自己家中的長輩因情緒失控而吵鬧不休,讓公婆很傷心。自己則以化解力、開脫力、忍受力來面對情緒,期許化解情緒無明波瀾,平時更以放大心量,走出去與人廣結善緣,精進學習,修福修慧。

陳淑華主講「要忍一時之氣」,「忍辱」是人生最大的修養。忍,是勇者的象徵。忍更是集智慧、力量、化解、慈悲之大成;在忍耐的世界裡,沒有瞋恨、嫉妒,只有和平與包容。忍,是成功立業必要的修養。慈悲之前無敵人,忍讓之人沒有對手。

年輕時因為沒有忍下一時之氣,而頓失居住之所與生意。進入佛光會後,法會的薰習令自己戾氣全消,學習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無限法寶」三好、四給,「你對我錯,你大我小」自己在生活中實踐,面對別人的責難時,已能忍下一時之氣,化敵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