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2025 年 5 月 9 日 彰化大成國小校園講座 行三好生活創造幸福人生 【人間社 劉璧華 彰化報導】佛光山福山寺鼓勵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彰化第一、二區各分會積極響應教育部推動「社會情緒學習」。5月6日由台化第二分會主辦、彰化社區大學協辦的校園講座,走入彰化市大成國小,邀請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陳璿宇主講「行三好生活創造幸福人生」。講師以生動實例與互動方式,向全校二年級160位師生傳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核心理念,可以帶來內心的價值感與幸福感。講座一開始,陳璿宇提問:「什麼是三好?生活中該怎麼實踐三好?」並引導學生理解:「三好」就是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心。有學生疑惑:「我只是二年級的小朋友,怎麼做好事?」有學生表示在家會幫忙洗碗、曬衣服。講師鼓勵孩子:「做好事不分場所,家裡就是最好的開始。」在學校幫助老師、同學或主動問候,從日常小事做起,就是創造幸福生活的開始。陳璿宇播放兩段溫馨影片,展現人物在日常中助人、傳遞善意的情景,引導學生理解:助人不僅帶來信任與快樂,也讓自己感受到幸福。這些平凡卻真誠的舉動,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收穫。陳璿宇以許多真實的例子,勉勵學生實踐「雙手萬能做好事、面帶微笑說好話、日日行善存好心」,這就是「行三好」的具體表現。強調樂於助人、誠實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態度;而常說慈悲溫暖的言語,也能帶給人力量與希望。正如經典所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鼓勵的話,能溫暖人心;一句惡毒的話,卻可能深深傷人。因此,多說讓人歡喜、充滿肯定與讚歎的話語,心中存著善念與誠意,好運自然就會來到。也教導孩子們可以一步步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性格與習慣,最終甚至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選擇三好生活,有一套簡單的方法:第一步是「停」︰當情緒來時,先暫停一下;第二步是「想」︰思考自己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善的;第三步是「比出三好或OK手勢」︰提醒自己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當瞋恨、怒氣升起時,只要多思量一點,就能平息情緒、化解衝突,這才是最吉祥的智慧選擇。講座最後,大成國小輔導主任周正華代表學校致贈感謝狀給講師陳璿宇及分會會長李麗鳳,表達感謝之意。學生黃姿樺表示,學到生氣時先想30秒,可以幫助自己冷靜,也要學習幫助他人,例如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受傷的同學背書包等。吳青恬則說,與人相處要多說好話,早上互相問好、祝福對方,大家一整天都會很快樂。 歸仁國小生命教育 行三好生活創造幸福人生2025 年 5 月 8 日三田國小校園講座 好品格創造好人生2025 年 5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