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共修 2025 年 6 月 16 日 佛光督導聯誼交流實務工作坊 增進技能成弘法利生助力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主辦2025年「佛光督導聯誼交流」,於6月14日課程安排6場實務工作坊,分別對應慈善、文宣、文教、活動、宗教聯誼、青少年與兒童等層面,期讓督導們增進弘法技能,回去能成為道場弘法利生的助力。「慈心悲願‧慈善行佛」禮請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蘭陽仁愛之家執行長妙志法師、社工督導吳慧玲,以及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北區朱玥、中區陳碧月、南區蕭碧涼。說明所執行各項慈善事業如寒冬送暖、友愛服務隊、二手輔具中心等。妙志法師介紹蘭陽仁愛之家包括安養、長照、雲水日托等。依來法師說明,慈善福利社會,更是以教化為根本。「找出亮點─從內宣到外宣」,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楊盛昱認為,督導的工作正是實踐媒體「公共服務」精神的表現。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於1964年在《覺世》旬刊提出,「今日佛法的慧命寄予宣傳」。台中第三督導區督導蔡招娣、台中第二區督導區督導李雪麗,闡述「內宣」對象是佛光人,用以增強凝聚力。「外宣」對象是大眾或外部群體,用來獲得理解與增加曝光度,以及發現寺院新聞亮點。「遍灑菩提種─推動文教的錦囊妙方」,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長吳欽杉談及「如何接引教師」,包括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星雲教育獎」,國際佛光會每年為教師舉辦的生命教育研習營、禪修營等。檀講師林灑津針對「如何拓展一社區一蓮花」,說明策略做法即掌握因緣、發願為本、落實行動、善巧接引、成就清淨社區。檀講師李秀珍「如何發展,讀報教育」,表示讀報教育滿足多元議題學習需求。北區協會區委李淑芳「如何推動人間佛教讀書會」,提到閱讀內容甚至可以讀「提案討論」,思考為何要辦這個活動。「行萬里路─創意靈感補給站」,檀講師戴慶華以「Veg Run」為例,鼓勵觀察全球各分會創意展現,做為再創新的資料庫。南區協會長郭瑞宗以日前「佛光三好家庭日─小手牽大手‧走向綠森活」,說明運作關鍵為事前籌備、溝通機制、動線規畫、道場連結、環保實踐。嘉義第二督導區督導鄭榮賢說明參訪海內外道場,可結合佛法與文化體驗。「宗教聯誼─牽起人間佛教友誼」,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闡述佛教界的共生共榮,引述大師指導,佛教徒應該組織化與團結合作。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永融法師提到,「世界神明聯誼會」體現佛教「融和、尊重、多元」。曾在歐洲弘法多年的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秉持「三和」精神─「和諧、和平、和好」,代表宗教間合作與互信的核心。「星願工坊─點亮童心與青年」,禮請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慧傳法師指導,主動邀約佛光童軍家長,替青年創造因緣。「佛光童軍」由中華佛光童軍總部執行長林文輝主持,南區副執行長李德屏、頭份佛光童軍總團長蕭廣賢、南屏佛光童軍總團長岑惠敏,分享從認同到投入的轉變。「鼓勵信仰傳承─強化青少年開發組」,主持人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北區協會區委劉玲岑、新竹區督導陶康盉、新莊區督導林財盛,說明青年團、童軍團及與活動的連結。督導們回饋,對於佛光山慈善工作有更清晰的概念。以及「內宣、外宣」觀點,期加強宣傳,讓大眾理解活動的用意。另也對宮廟、友寺道場間的互訪原則有所了解。 佛光督導聯誼交流 心連心合力推動人間佛教2025 年 6 月 15 日佛光幹部深入AI世界 涵養行佛資糧2025 年 6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