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獎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榮獲團體獎

【人間社 廖麗珠 新北報導】
教育部為表揚對社會教育具卓越貢獻的個人及團體,12月18日於國立台灣圖書館B1演藝廳,舉辦「113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榮獲「社會教育貢獻團體獎」,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代表受獎。現場貴賓及親友團逾300人,共同見證基金會創辦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對教育的承諾「永遠從關懷出發」是對生命的慈悲行動,39年來持續實踐中,不曾間斷。

教育部部長鄭英耀開幕致詞表示,感謝每一個獎項的背後,都記載著用「生命」影響「生命」交織而成的動人故事。社會教育的推展仰賴有志之士的付出,將自身專業融入社會服務,透過知識、技能與價值觀的傳遞,累積並擴散出正向的影響力,成為社會溫暖祥和的重要支柱。

今年度卓越貢獻推薦案90件,最終評選出32名獲獎者,包含終身奉獻獎2名、個人獎15名、團體獎15名。另有入圍終身奉獻組2名、個人組9名、團體組3名。

「永遠從關懷出發,是慈悲的力量轉化為陪伴閱讀的見證!支撐社會的角落,也是翻轉教育的力量。」如常法師說明,「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從2007年首航至今,全台有56部書車,服務逾1300所偏鄉學校,當知識送到偏鄉的那一刻,就是教育永續的見證,也是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推動閱讀的使命。

基金會秉承著星雲大師的理念,以教育培養人才,持續關注偏鄉教育。如常法師表示,因為有「四加一」計畫,即雲水書車、國際書展、聯合偏鄉畢業典禮及三好生命教育教材,外加「好苗子培育計畫」。這個計畫致力於教育、閱讀推廣和人才培養,獲得教育部肯定。

如常法師強調,星雲大師認為「教育是承襲前人智慧,從中獲得啟發;教育是長養自己的德行,從自我改變到淨化社會人心風氣;教育是讓人增加知識,發展心理智慧;教育是增加生活常識,體認世界文化」。未來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將持續推動用知識點亮社會,藉教育燃起生命希望。

其中榮獲「終身奉獻獎」兩位得主是廖鴻基、尤佑‧倍苓。廖鴻基終身為海洋教育努力,他說,台灣受老天爺善待,發現有抹香鯨在台灣周邊生活,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更是台灣最大資產。尤佑‧倍苓自50歲開始習得傳承原住民泰雅傳統織布技藝,近28年來不僅在新店崇光社區大學擔任講座,更經常應邀至外縣市部落推廣傳統技能。,他說,無論是不是原住民,都樂於傳授並振興泛泰雅織布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