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區一蓮花」幸福安樂講座 探討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人間社 邱錦清、黃益民 高雄報導】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小港第三分會,5月4日在小港區鳳儀宮舉辦「一社區一蓮花」幸福安樂講座,內容聚焦於《人間佛教幸福百法》〈健康〉篇章。由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莊月香主持,小港第三分會秘書施百玲、李素嬌會員以及中鋼分會會長陳煌湶一同分享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鳳儀宮主委余啟芳和100位樂齡長者、民眾,共同聆聽健康秘訣。

佛光山小港講堂妙義法師帶領大眾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社會大眾祈願文〉後,以大師的因緣言教為引,鼓舞眾人凝聚力量、結合資源、共同創作,並唱頌人間音緣〈緣〉、〈十修歌〉和〈淨土世界〉,與眾人結緣。

莊月香表示,「健康」,不僅包括身體、思想、工作,還有信仰。這個議題涉及到許多細節,值得進一步和與談人一起來深入討論。總的來說,人生的修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70歲才算是開始。

陳煌湶強調健康的重要性,指出失去健康,即使擁有財富、愛情、名位,也無意義,人生失去健康即成空虛。佛教鼓勵追求心理和身體的健康,包括保持淨心、寬心、慈心,並透過禮拜、行香、作務等方式實踐。真正的健康應對社會有益,對自己修養有益,並對後世有影響和貢獻。

健康被視為人人所期望的生命價值,而非由神明賜予或金錢所能買取。如何獲得健康呢?陳煌湶提出三個不要:不要吃得過好、不要吃得過飽、不要讓自己跌倒;並強調三個要:要明白因果報應、要常規律運動、要思考活腦,並且每天行善、念好、做好。

健康不僅涉及身體,也涵蓋思想。正確的慾望、情感、工作和生活方式至關重要。施百玲透過自身經驗分享,指出慾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但也可能帶來負面的改變。以資訊科技為例,有人努力將其發展成造福人類的工具,但也有些人將其用於不當用途,造成社會問題。

談到情感,過去社會一般家庭,大多因子女考試成績不好,給予「竹筍炒肉絲」,而今社會變化,對愛的教育又有不同的定義,但若過多的溺愛也是不好的,孩子做錯時,應加以溝通。

李素嬌認為,健康生活不僅包括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心靈健康。她認為快樂、自愛、誠實、正直是健康生活的關鍵。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身心自在,生活也更穩定,並能帶給他人歡喜和快樂。她以自身曾經開刀的經驗分享,生病時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堅持運動、積極面對生活,不要讓負面情緒增加內耗。她強調,樂觀的心態是向上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