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寺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探究《禪學與淨土》

【人間社 吳麗珠 基隆報導】
「2024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4月28日在佛光山極樂寺舉行,研讀《星雲大師全集—禪學與淨土》,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導讀,並與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散文作家林少雯參與論壇,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主持。來自基隆、雙北、桃園、新竹等地約350位愛書人齊聚一堂研讀,同霑法益。

極樂寺住持妙璋法師引言指出,歡迎到此參學來找生命的答案和自己的禪心;淨土是找回清淨佛性觀看世間,生活將有所不同,如佛光淨土是打造幸福快樂的生活;《全集》是大師的法寶,是我們生命中的財富,期勉大家能精進用功與大師相應。

依空法師導讀《禪學與淨土》時,以書中諸公案解說導讀每一篇章內容,如數家珍,妙語如珠,現場笑聲連連。依空法師首先導讀禪宗的反詰教學法、答問不定法、間接暗示法。大師說,禪門教學法是在生活中體驗證悟,由煩惱中證悟菩提,而禪師間的對話及教化都充滿著幽默睿智及禪味。

接著導讀禪修方法有提起疑情、參究下去、身行力學;禪的運用在於有無、動靜、行解、淨穢之間;禪的實踐有用疑探禪、用思參禪、用問學禪、用證悟禪等。大師說,禪宗入門要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然後追問到底,直到豁然大悟,其開悟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篇章中,大師提及真正禪者是山林水邊皆可參禪,從禪的名稱如禪食、禪悅、禪心等可以看出禪的社會性;禪者的修行要能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淨化、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自我離相不計內外,以及重視自我規範,從不生事弄非的精神值得現代人學習。

在〈從教學守道看禪的特色〉篇提到,可以從肯定自我、惜福結緣、慈悲感化、方便靈巧中認識禪宗特色,其中肯定自我,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灑脫自在的走出生命中的一片坦途。

主題論壇中,趙翠慧針對《禪學與淨土》在修行上有何異同?哪篇最受用在生活中如何修持實踐?從大師《全集》中,最受用的什麼?要如何運用這套書集籍?分別請三位與談人分享驗證。

依空法師指出,禪宗與淨土修行之差異,禪是自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淨土是他力念佛,當人臨命終時的開示或助念,當以淨土為首選,並介紹書中的四種念佛法、持名念佛法及示範,並表示念佛是種運動,可去執著,念佛學佛、自在念佛。

依空法師對〈禪師與禪詩〉感受深刻,其中一詩提到,勿學裁縫師量盡他人的長短,不量自己的長短;法師再以自身在超商店的公案告訴大家,道德是用來規範自己而非他人,勉眾以成佛要求自己,寬恕對待眾生。對於大師「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指出,佛光山是八宗兼弘的教團,大師認為佛說的就是佛法,不分派別,一佛即一切佛,是圓融多元且包容的人間佛教。

慧喜法師對「談禪」篇深刻,禪即真心但不是分別心,大家若能少了比較、計較之心才能在生活中從容應對,掌握充滿趣味的禪機,例如大師初創佛光山時大家都不看好,但大師認為鬼不來,人來就好,鎖不住財代表法水常流,所以禪者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

慧喜法師表示,大師在書中指出,要我們在眼耳鼻舌、行住坐臥、人際和諧、居家環境、思想見解、心田識海中建立人間淨土,就是要我們在身口意上落實佛法,則所在地即人間淨土,能讓大眾也歡喜願親近學佛,讓佛教興盛,而非死後才去淨土。

林少雯對於書中「參禪不一定要打坐,乃至行住坐臥都是禪」很受用,自己在家寫作時最愛洗碗,40年前連坐車走路也背誦《心經》,兩者都到忘我境界如打坐般;多年前朝聖印度時,體會到孩子們唱人間音緣也能忘我,如入禪定境界,此即佛法。

林少雯表示,看到佛光會有許多讀書會,對大師全集都能娓娓道來,且能在生活中應用實踐,例如有員工鬧離婚,看了大師的書就合好,受益良多,他表示,對於大師寫出395本書的成就和精湛文筆佩服的五體投地。